Saturday, 9 April 2011

重組

星期六。溫度 26 °C 相對濕度 52 % 心情指數 68

今個星期是近來的轉捩點。我住的城從星期三開始倒塌­了。
我恨自己,恨自己不是武士。
已沒有力氣去興奮、去熱情、去爭辯、去難過、去說謊...
我開始打回原型。

周末的尖沙咀依然人來人往。
雖然很累,但我還是堅持坐天星小輪到灣仔,再轉乘巴士回家。
在渡輪上,我把頭倚靠在長椅的椅背上,閉上眼。



船開了又停,停了又開。
我戴著耳機聽喜歡的陳奕迅的歌。不停地重播《落花流水》。



每次精神不好,都是一個重組的過程。
重­組身體、重­組思想、­­重組靈魂、重組自我...
我知道是時候了。

吃了家中最後一粒的必理痛。
去睡覺吧。

寄語
Saying less now is the best way to maintain clarity all the way around.

09.04.2011

Sunday, 3 April 2011

A Time For Us

星期日。溫度 22 °C 相對濕度 72 % 心情指數 70

不用上班的日子,和朋友約好到銅鑼灣的 Brunch Club & Supper 吃英式早餐。
我正向著禮頓道方向的行人路上走著時,剛巧有一群鴿子在上空飛過。
今天,真是難得的晴朗。



藍天白雲   +   英式早餐   +   木質鋼琴

在這家坐滿外國人的歐陸式餐廳,總覺得這是個很好的配搭。
望著遠處酒吧台上倒掛著的紅酒玻璃杯,我喝著熱 Flat White,吃一口炒蛋蘑菇。
朋友在說起他們來臨六月的英法之旅。
我已經想不起,從前在倫敦乘過的 Underground 和吃過的三文治。
剎那間,我有點想念在英國留學的日子。

鋼琴前,小女孩在興奮地按下鍵盤上的琴鍵。
雖然是沒聽過的音樂,我還是站在一旁看著她彈完。
小女孩離開之後,我將右手放在白色的琴鍵上,從 Middle C 開始彈到高音,再由高音彈到 Middle C 以下的低音。我將 88 個琴鍵都彈過了。
經典電影《Romeo and Juliet》的主題曲忽然浮上我的腦海。
可惜我是一個不太會背譜的人。如果有琴譜的話,我想我是會把它彈出來的。



然後朋友說起愛情和婚姻。
這是一個可以很簡單但又可以很複雜的問題。

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 -- William Shakespeare

這是極有意思的。愛情是一種甜蜜的痛苦。
因為愛,才會在乎;感到痛,才會苦澀。就正如人生,本來就不是生來走完整而平坦的路的。
莎士比亞早在十六世紀已看到這個道理了。

現在我們沒有辦法去確定未來,唯有去做好自己要做的事。
有些事或許這分鐘無法搞清楚,就暫時放下,過些時候才去處理好了。
最重要是知道自己想要的和能夠要的是什麼。

無論怎樣,都是個輕鬆的星期天。
這份補祝生日的早餐,謝謝了。

寄語
好些時候,時間是最好的證明
尤甚是當還未找到問題的出口的時候

03.04.2011

Friday, 1 April 2011

星期五 - 愚人節。溫度 20 °C 相對濕度 88 % 心情指數 69

「你快樂嗎?」那天你說我變了,變了許多。

或許是時間和場所改變了。
我已經在挪威的森林裡走了很久,也是時候離開這個森林。

曾經播放過的前奏,如同八年前的四月一日,叫聽音樂的人心情複雜。
今日,在沉默中我卻像多了一份對人生的希冀...



這一生 也在進取這分鐘 卻掛念誰
我會說 是唯獨你不可失去

好風光 似幻似虛 說明人生樂趣
我會說 為情為愛 仍然是對

誰比你重要 成功了敗了也完全無重要
誰比你重要 狂風與暴雨都因你燃燒

一追再追 只想追趕生命裡一分一秒 原來多麼可笑 你是真正目標
一追再追 追蹤一些生活最基本需要 原來早不缺少 ha...
有了你 即使平凡卻最重要

好光陰 縱沒太多一分鐘 那又如何
會與你 共同渡過 都不枉過

瘋戀多 錯誤更多 如能從新做過
我會說 願能為你 提前做錯

誰比你重要 成功了敗了也完全無重要
誰比你重要 狂風與暴雨都因你燃燒

一追再追 只想追趕生命裡一分一秒 原來多麼可笑 你是真正目標
一追再追 追蹤一些生活最基本需要 原來早不缺少 Oh...
有了你 即使平凡卻最重要

只得你會叫我彷彿人群裡最重要

有了你 即使沈睡了 也在笑

寄語
去吧
去追尋未完的夢

01.04.2011

Thursday, 31 March 2011

向日本英雄致敬

星期四。溫度 21 °C 相對濕度 35 % 心情指數 69

昨天跟同事一起到酒樓午飯時,有同事提醒將會下雨,外出記住要帶傘。出門要帶傘是因為日本福島核災難的關係,放射性物質已經空氣飄到來香港。為了避免輻射雨直接打落在面上和身上,還是撐傘好些。

昨天放工時真的下雨了。可惜我是個善忘又不喜歡帶傘的人,到了銅鑼灣才想起同事的話,唯有在微雨中快步往目的地走去。

311 日本東北部發生了 9 級大地震,引發大規模海嘯,並導致核災難。直至 3 月 31 日,死亡人數已增至 11532 人,16441人仍然失蹤。-- 新浪新聞網

每次看到這些報導,總有點感慨又心痛。

當我們還在擔心著幾萬公里以外的核輻射物質會有機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時,有沒有想到一群正在福島核電站裡的工作人員呢?他們依然緊守崗位,冒著生命危險去處理核洩漏事故,盡己所能去防止反應爐心熔毀。他們的捨己精神,實在令人感動。



三月是出花紅的季節。收到獎賞的那天,我透過網上銀行捐款去支持日本紅十字會在當地的救援工作。捐款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只想為這些受災的人做一點點事。



除了網上銀行,亦可以直接存款至志願團體的銀行戶口內。

紅十字會 Red Cross
匯豐銀行戶口:002-205490-006
http://www.redcross.org.hk/tc/latestnews_events/latest_news_detail.html?id=932

救世軍 The Salvation Army
匯豐銀行戶口:001-032366-002
http://www.salvation.org.hk/chq/crd/Project/relief/2011%20Japan%20Earthquake/index_chi.html

世界宣明會 World Vision
匯豐銀行戶口:018-377077-003
http://www.worldvision.org.hk/Appeal/Japan/emer_frame.html

寄語
獻出點愛心
向英雄致以無限敬意

31.03.2011

Sunday, 27 March 2011

飛灰之美

星期六。溫度 19 °C 相對濕度 56 % 心情指數 70

年初我收到了《蘇慶強攝影展:物質輪迴》的開幕酒會邀請卡,卻因為時間不合適而沒有出席。一直都想找時間去看這個關於物質的展覽。

難得今個周末天朗氣清。我心血來潮,下午乘電車到上環一趟。

蘇慶強鍾意拍一些被人遺忘的東西。對於一個路邊的廢膠袋、街角的舊紙箱,他都會好奇之前是怎麼樣的,為什麼現在被丟在街上,或者研究一下它的狀況轉變。

今次,他選擇了中國人傳統燒給先人的衣服鞋襪。

物質不滅定律中,物質藉著外來因素的影響,會轉化為另一種狀態而存在。中國人對生死的看法,就是轉化輪迴,死亡只是人的肉身轉化為另一種狀態,而在另一個時空而存在。

活生生的人花了時間和金錢去為先人準備祭品,在不拆開的情況下將衣服鞋襪燒去另一個空間,那被燒成灰的東西去到可以還原?燒不完的東西去到又會不會缺了一截呢?這些都是有趣的問題。

蘇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去演繹物質變化和思維改變的關係。

跟一般的拍攝物件的手法有最大分別的,是蘇將這些物質拍得似拍人像一樣。因為「主角」都在地上,為了營造光影和線條的美感,他特地彎下身去拍,讓「主角」站在中央跟觀眾有交流和溝通。

原來,這些東西也可以很美。置身在展覽場所,我有這樣的感覺。



《變葉》
——題蘇慶强新作 也斯

祝融在跳舞
從灰燼裡
...開出詭麗的花朵
她總可以婀娜走過
彷彿一切與他無關

紅色的眼晴
從土地的深處凝望你
透過散落滿地的
腐葉和枯枝
看進你我的未來

臘燭垂淚到天明
一滴比一滴濃重
漣漪盪開,連起此去
無盡的天涯路
從今生到來世
你可報答得了
湛藍波濤的深情?

紫色是我們的遺憾
沒法擺脫的
人世的包袱
招貼殘舊的符籤
委棄於野地
可又長出叢叢的綠葉

他供奉冥鏹
敗柳和蒲葵砌成
映像的雜草光影
澆上祭祀的白酒
在無人注意的角落
焦黃枯葉上長出一朵嫣紅
用無人聽見的話語回應

Reincarnation of Matter
The Upper Station
No. 22 Upper Station Street, Sheung Wan, Hong Kong

Exhibition Period:
21.01.2011 - 17.04.2011

寄語
任何事物,也有美麗的一面

26.03.2011

Friday, 25 March 2011

木糠布甸蛋糕

星期五。溫度 18 °C 相對濕度 62 % 心情指數 69

雖然不大吃甜食,但對於某些甜品我卻一直喜歡。木糠布甸是其中之一。

陳慧寫關於味道的寫得特別好。在《味覺回憶——成長中的人情味》裡,她寫過一篇《木糠布甸》,感覺就像是小時候將馬利餅浸在牛奶裡吃一樣。

星期四晚放工後,我到了油麻地一家私人的烹飪教室學做木糠布甸蛋糕。

材料:
蛋糕
雞蛋 2 隻
糖粉 50g
蛋糕乳化油 5g
溶牛油 2tsp
水 1tsp
麵粉 50g
忌廉
淡忌廉 150g
煉奶 30g
雲呢拿香油 1/2tsp
木糠
馬利餅 50g

做法:
1. 將蛋、糖及乳化油用打蛋機打至挺身。
2. 加入麵粉、溶牛油和水拌勻後倒入蛋糕模內焗 25 分鐘。
3. 將馬利餅分次用攪拌機打碎,再用篩過濾至粉狀。
4. 淡忌廉打至挺身,再加入煉奶及雲呢拿香油拌打至軟滑,然後放入唧袋內。
5. 蛋糕模內放一片清蛋糕,唧上忌廉,再放上木糠,壓平。一層一層疊起,重複直至填滿蛋糕模。
6. 將蛋糕放進雪櫃,待冷凍後完成。 

快要完成時,我離開烹飪的場地到洗手間去洗手。途中經過了一個小型客廳,我遇見了兩個穿藍色衛衣的小男孩在玩耍。他們是老闆娘的兒子。

「你們做完功課了嗎?」
「我早已經做完。」年紀較大的男孩說。「不過他還未做完。」
「那為什麼你不快點把功課做完呢?」我對小弟弟說。
桌上放著一本 copy book,他在練習英文句字「Today is a picnic day.」。
「很悶,想休息一下。」小弟弟說。「你看我這個多漂亮,還有不同顏色的。」 他在我面前不停玩弄手上的那枝看起來像是原子筆的東西。
「這個是什麼來的?」
「這是七色毛毛蟲。它可以讓你知道快樂和不快樂的。」他回答。
「真的嗎?」我笑著問。「我喜歡紫色。紫色開心嗎?
「開心!」他立即說,然後指著毛毛蟲的紫色給我看。真的有個「: )」。
「我跟你和毛毛蟲拍張照好嗎?」
他興奮地跳起來。我拿出手機拍了張快相,然後再給他和哥哥看。 
哥哥也笑了,還問我有沒有 facebook 戶口,說是想 add 我。我笑說 4 月份還會再來,到時便可以見面。有童心的小朋友,看起來都很可愛。

這天過得不錯。知道了原來木糠是用馬利餅做的,還有
紫色代表快樂。  

寄語
甜品的味道
是忙碌中的假期和回憶

25.03.2011

--------------------------------

木糠布甸,葡文名為 Serradura,是葡葡牙式甜品。木糠是指餅乾碎,布甸即是布丁。它是由忌廉、煉奶和馬利餅等材料逐層冷凍而成。曾為葡葡牙殖民地的澳門將這個甜點發揚光大。

Wednesday, 23 March 2011

今夜星光燦爛

星期三 - 生日。溫度 16 °C 相對濕度 82 % 心情指數 70

很久沒有到過山頂看過這裡的夜景了。都會的燈光、吵雜的人聲、遠處的汽笛...

今晚的維港夜景,跟過去的有點點不相同。並沒有想像中的浪漫迷人,初時的感覺是怪怪的。直至我們為自己的內心而吶喊,眼前的卻變得貼地踏實,心情也像輕鬆了。



我想起一首從前寫的很喜歡的詩。現在送給你。

你曾說月亮彎彎很良善
在萬籟俱寂的夜為獨行的人引路
我在猶疑
你就自信的說你願意帶我去看


一條分岔一條崎嶇
我扯住你袖子跟在背後
害怕會跟著雨星星沒入漆黑之中
你總是在陪著我
在荒野為我講一個星星月亮和太陽的故事
我嘰嘰的笑卻仍然依賴
長腿的影子

直至薰風帶來了紙條
帶走了你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天空
沒有你
我只好一個人哼著歌摸索前行
抬頭仰望
一片月亮映照無際的大地
我像懂了你那天的堅決

我一直走著走著
你可知道
自你出走的那天開始
我就帶著一個夏天給冬天的許諾
在路上一步步的默默
向前走到遠方

寄語
今晚的夜景,其實很美
淡淡的祝福,記住了

23.03.2011

Saturday, 19 March 2011

苦瓜

星期六。溫度 16 °C  相對濕度 76 % 心情指數 66

今天下午出席了朋友在紅磡咖啡店舉行的 post-wedding party。

朋友跟太太是中學同級同學,由拍拖到現在已經十五年。十五年,一段漫長的歲月。

除了新郎哥,我並不認識在場的其他人,不過至少把它當做某種交換是可以的。朋友見到我時很雀躍,我也見證了這段馬拉松式的關係。這交換倒是值得的。

見到他太太的甜美笑容,原來快樂可以是這樣。一點也不覺得苦,真好。



近來發生了一些事,是關於工作和自己的事。是有點不太自然。

做人沒有苦澀可以嗎?

我嘗試想像到達一個無痛的國度裡,我可以做回自己,與我曾經希望擁有的東西再次相遇。沒有痛苦,沒有憂愁。唯一的條件,是我失去了從前有過的所有記憶。除了自己的名字,我對於從前遊過留過的地方,見過幹過的事,愛過恨過的人都變得一無所知...

你說我是個喜歡鑽牛角尖的人。是的。如果可以選擇,我還是會這樣。因為這就是真正的我。這是一個思考和成長的過程。我知道我還是要繼續活下去。既然如此,為何不對自己好一點,看遠一點呢?



真想不到當初我們也討厭吃苦瓜
今天竟吃得出那睿智愈來愈記掛
開始時捱一些苦 栽種絕處的花
幸得艱辛的引路甜蜜不致太寡

正如所計劃的,我要去實踐想做的事,到了沒有時間去問為什麼的地步。愈是令我心煩,我就愈要堅強。當生活愈來愈充實,內在自然會散發出勇敢、自信和識見。

其實,苦也不太差。不是嗎?

寄語
在鏡子前,我承諾要對自己好一點
好好加油

19.03.2011

Monday, 14 March 2011

花語

星期一。溫度 21 °C 相對濕度 88 % 心情指數 69

傳說每種花都有一個愛情故事。

或許女性都是水造的,比較感性又情緒化。對於羅曼蒂克的語意和動作,都會很樂意接受。感覺上,送鮮花是對方以美麗而浪漫的方式去表達內心的關懷和思念。所以普遍女生都喜歡收花,尤其是在一些特別的日子。



曾經,我就像很多女生那樣,很想收花。很羨慕其他女同學收到男友或追求者送來的鮮花。只是我不是屬於很主動社交型的人,收花的機會似乎並不太高。而我初次收花的經驗也非常有趣,因此都記住了。

第一次收花是初中的復活節。做完手術的第二天,媽媽到浸會醫院看我,手上拿著一束百合花,旁邊伴著滿天星和無忘我。那年開始,我愛上了白色和紫色的花。

第二次收花是大學二年級的暑假。那天是中華航空 747 客機出事後的第二天。因為發生了空難,台灣旅遊局為了安撫旅客,在飛機上向每位乘客送上一枝粉紅色玫瑰並祝「旅途愉快」。那次之後,計劃旅行時我都沒有考慮中華航空的班機。

自從畢業後出來工作,我開始收到不同人送的花,也試過引來別人的艷羡目光。感覺卻似乎並沒有學生時代的那般強烈。隨著時間的經過,曾經很渴望的東西好像不再重要。回想起來我會會心微笑。有些事,只需要試過便已經足夠。大概現在需要的已經不同了。

不過我還是有情有所鍾的花。那是紫色的蒲公英,花語是「傳說的紫色」。

傳說在尋找愛情時,只要找到了罕見的紫色蒲公英,就能找到心目中完美的愛情。它帶著美好的願望隨風自由地飛翔,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感覺就像是找到真愛似的,給自己一個新生活、新開始。

蒲公英的愛情,給人自由和盼望。多麼的浪漫啊。

寄語
白色情人節快樂!

14.03.2011

--------------------------------

白色情人節源自日本。它訂在 3 月 14 日,是跟西方情人節 2 月 14 日有著密切關係。如果你在 2 月 14 日收到情人節禮物,而對對方有好感的話,就可以在 3 月 14 日回送一份禮物,表示 me too「我也喜歡你」。

Monday, 7 March 2011

話兒

星期一。溫度 17 °C 相對濕度 72 % 心情指數 66

房間裡暗暗的。
我的黑眼睛逐漸習慣了黑夜帶來的黑暗。

我臥在床上,等候睡眠。
床對面是木質的書櫃,書櫃上放著 iPod 的播音組合。揚聲器在播著張學友的歌聲。
電子鐘沒有因為我而停下來,繼續向前走著。
指針到了晚上十一時五十九分。



天漸漸黑了
我打開門,請你進來

屋裡的燈光暗了
讓我點一盞燈,你我的臉亮了
音樂低聲了
讓我再播一首音樂,快樂重播了

如果你可以暫時留下來
我會為你造一杯熱牛奶咖啡和果仁曲奇
味道混合起來了

屋外格外寂靜
天下起雨了

你願意留下來嗎?

我要關門了

寄語
黑夜的時刻
是無法訴說的又寂寞又美好

07.03.2011

Sunday, 6 March 2011

Black Swan

星期日。溫度 20 °C 相對濕度 78 % 心情指數 68

當知道 Natalie Portman 憑著《Black Swan》裡 Nina 一角贏得今屆奧斯卡的最佳女主角獎時,我並不感到特別意外。

自從 2004 年我看過《Closer》裡飾演性感脫衣舞女郎 Alice 的大膽演出,對她已經留下深刻印象。

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許多人都知道。《Black Swan》是童話《天鵝湖》的變奏,加入了後現代的原素,將主角的性格分裂的種種矛盾和衝突逐一呈現,誘導觀眾進入這個黑暗破碎的世界。

Nina 從小是一個單純、要求高、抱有夢想的芭蕾舞女孩。是一次演出《天鵝湖》主角的機會,令她糾纏在母親、情感、舞技和自我實現之間。在現實的壓迫和內心的掙扎下,脆弱的白天鵝與具侵略性的黑天鵝互相拉鋸起來。Nina 對那近乎瘋狂完美的追求,最後把自己逼到充滿嫉妒和夢魘的懸崖邊,步向死亡。

Natalie Portman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在電影開拍前半年多,進行了一星期六天每天五小時的芭蕾舞嚴格訓練。再加上她將 Nina 嬌柔和浪蕩雙重人格的複雜內心感覺發揮得淋漓盡致,獲獎是實至名歸的。



看完《Black Swan》之後幾天,我還在想著電影裡的情節。也許是因為我對 postmodern literature 喜愛的緣故。我嘗試將 Nina 的悲哀和人性與藝術的問題連接起來:

藝術的光輝或許可以讓人擁有心靈上的滿足,但也可以給人生命中悲觀的答案。這就是追求「真、善、美」的代價嗎?

今晚,我一面看著家中的黑天鵝水晶擺設一面想著這件事。

寄語
站在舞台上的那刻
世界上所有輝煌的祝福和掌聲
全都令人無比快慰
快慰到差不多無法承受

但我不敢大聲喊出來
我很害怕
會叫所有輝煌的力量離我而去
永永遠遠

06.03.2011

Monday, 28 February 2011

洗碗碟機與棉被

星期一。溫度 20 °C 相對濕度 81 % 心情指數 68

晚飯之後,我將收拾好的碗碟放進廚房的洗碗盆裡,然後拿起一隻碟將少量洗潔精倒在上面。

「讓我來吧。」剛走進來的媽媽說。
「沒關係,不要緊。」我說。說真的,除了蒙上一層油污的鑊外,我並不討厭洗碗。今晚沒有用過鑊來炒菜。
「近來工作辛苦嗎?」
「還可以,只是辦公時間有點趕,趕得令人有點累。」我若無其事地說。我邊拿起另一隻碟將少量洗潔精倒在上面,邊跟她說一個關於洗碗碟機的故事。

工作的地方有一部洗碗碟機,一直都是用它來將用過的碗筷杯碟洗乾淨。洗過的東西光以這實用性來說,算是很不錯的。

直至一個下午,我在茶水間沖咖啡時,訊息傳來了。我看到訊息時,也想過簡單回應它算了。因為訊息的指示有點天馬行空,而且一直以來處理的程序也是這樣。不過我還是拿著斟滿熱咖啡的保溫杯走回坐位,仔細想想可行性。

訊息的內容是這樣的:
「天氣開始回暖,穿過的衣物容易有一股汗味。因為資源和資金不足,暫時無法添置一部有洗衣功能的洗衣機,更不可能聘請一名家務助理去處理洗衫的事。但為了提升工作環境,請嘗試用洗碗碟機來洗衫。」

用洗碗碟機來洗衫?我一面喝著咖啡一面想。我嘗試理解那個訊息到底想怎樣。非常新穎的提議。最後我還是作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嘗試,將幾件有污漬的棉質衛生衣放進洗碗碟機,然後加入少量的洗衣粉和漂白劑。洗碗時間我選擇了六十分鐘。

一個小時後我將洗過的衛生衣拿出來。雖然算不上是像新買的一樣,但看上去明顯比沒有洗過的白淨。我將這個結果放進回覆訊息然後發送出去。

兩天後,第二個訊息傳來了,內容是這樣的:
「洗衫的任務是完成了。但有衛生衣清洗得不夠全面,袖口的部份出現了些霉點,要多加注意。根據上次的經驗,事情不是不可能的。請找辦法用洗碗碟機去洗棉被,如果可以找到乾衣的方法會更好。」

還要繼續嗎?坦白說,衣服洗得不夠乾淨是正常的。我想當天研製洗碗碟機的科學家和廠商大概沒有想過洗碗碟機可以代替洗衣機吧。頭腦一混亂起來,我就會不停喝咖啡,結果過去星期一至五,前後喝了共十三杯五款不同類別的咖啡。不過,我還是想了一個方法將這個提議執行了。

自問也算是盡力 get my job done 了。今天亦暫時沒有收到任何不滿意的聲音。然而我始終覺得,長遠來說買一部性能好的獨立式洗衣機是有需要的。

寄語
舊毛病又發作,近來
真的累了

28.02.2011

Thursday, 24 February 2011

人生的 127 小時

星期四。溫度 17 °C 相對濕度 74 % 心情指數 67

第 83 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將在月尾舉行。趁結果公佈前,我到了電影院看其中一部被視為大熱之選的《127 Hours》。

故事改編自真實自傳《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講述 27 歲的攀山好手 Aron 一個人在攀登峽谷時發生了可怕的意外,右手前臂被巨石壓住,叫天不應叫地不聞。峽谷風光依舊宜人,但 Aron 卻被困在石隙間無法脫身。在被困的五天裡,時間過得特別漫長。他回憶起在清泉中跟兩名女孩子嬉戲的快樂時光;也想起了當天沒有接聽家人的來電和前女朋友哭著跟他說的最後一句話。他因為意識到自己從前的過份自我和沒有責任心而感到後悔。疲勞間他一次又一次幻想自己能夠成功脫險,但無法脫險的事實擺在眼前。Aron 明白他必要離開這個地方。為了生存,他終於用小刀把自己的前臂割掉,結束了 127 小時的困境。

拍攝這部電影難度非常高。故事十分簡單,電影元素大部份時間也只是男主角和石頭。能夠將簡單拍出有深度而沒有冷場,確實顯示了導演和編劇的深厚功力。難怪獲得了今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和最佳男主角等六項提名。



There is no force on earth, More powerful than the will to live 

不少影評說,這電影最好看的地方 Aron 堅強的求生意志。身陷絕境時,他沒有被負面情緒影響,反而積極地去尋求解決方法。只要 don't give up,do not give up。

當大家都在表揚 the power of the human mind 原來可以如此強大時,我卻想起 Aron 懷念起家人和愛人的部份。不竟我們生活在群體裡,除了個人的信念,別人給自己的支持和關懷是很重要值得珍惜的。

想起一首很喜歡的關於人生的詩:
 
Life is like a journey, taken on a train
With a pair of travelers at each windowpane.
I may sit beside you all the journey through,
Or I may sit elsewhere, never knowing you.
But if fate should make me sit by your side,
Let's be pleasant travelers; it's so short a ride.

我們都很幸運,人生不只是 127 小時。試想想,假如 Aron 的故事發生在我身上,最想念的會是誰?撥個電話或寄個短訊表達你的關愛吧。因為一切都不是必然。

寄語
旅途有太多無法預計和控制的事
只要答應自己,不要停在腐敗裡
明白就是

24.02.2011

Monday, 21 February 2011

夕陽

星期一。溫度 15 °C 相對濕度 74 % 心情指數 67

當我正在聽著《Killing Me Softly》寫日誌時,有人跟我說起朋友的故事。

男生總是不明白女生的心事,這是許多人說過的事。正如女生很難去理解男生的思想模式一樣。其實並沒有什麼奇怪,因為男和女根本就是兩種不同的物種,來自兩個不同的星球。

雖然不能算是什麼專家,但對於感受生活的能力還不錯,別人的心理狀態也算可以理解。在這個二十一世紀八十後年代,不是所有女孩子都是港女來的。在充斥著名牌和物質的麥田中也站著不少很純很好的女孩子。

女生需要的是什麼?
她不在乎你有沒有錢 / 長得有多有型多受歡迎 / 送的禮物有多名貴 / 可以分享你的快樂 / 現在的狀況怎樣;
她在乎的是你會不會發奮向上 / 能不能給她足夠的安全感 / 會不會花心思給她驚喜 / 能不能理解和分擔你的憂愁 / 能不能讓她看到兩個人的未來。

如果無法感受到你的重視和愛,女生很容易就那樣產生不安的情緒,一直向負面的洞穴鑽進去直至無法承受,最後爆發出來。

我喜歡模倣你拿著相機看夕陽
以為你看見的我就能感受到
以為夕陽存在就是你的存在
以為我就能跟你一起存在

我喜歡站在你拿著相機的位置看你
以為彩色的晚霞與你顏色相同
以為一隻天上的飛鳥衝進海裡變成了魚
以為我正看著一片彩色的夢

我喜歡站在你的位置看彩色的夢
以為你是天空又是海洋廣闊
以為我是飛鳥或是魚
以為我就能一直活在彩色的夢裡

看著你
看著你正站在你的位置
拿著相機看夕陽

我有種感覺
看著夕陽很美麗很近
看著你很迷人卻
很遠



每個女生也有不安的情緒,只是份量多少和表現方式不一樣。當然男生也有機會有不安的情緒,不過我想女生比較容易胡思亂想和渴望得到別人的關心
 
如果可以的話,請慷慨一點,送給身邊人多點關心和信心,令她 / 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有多重要吧。

寄語
忽然之間,惦念起某個周末的日落
伸向無拘束的海洋
多麼令人嚮往 

21.02.2011

Friday, 18 February 2011

生命色彩

星期四。溫度 17 °C 相對濕度 75 % 心情指數 68

元宵之夜我到了 HKU Space 出席了一個形象講座。

對自己的外貌沒有太大不滿意。雖然不能算是令人一見難忘的形象,但基本的衣著打扮還是懂得的。當天報名純粹因為好奇,想知道這個名為「行政、高管、優皮族 - 形象起革命」的專業形象講座有多把炮。

時代的進步令人愈來愈注重個人形象。不少人相信好的專業形象管理會找到成功的方向。它可以建立獨特的個人魅力和提升自我價值,對社交和事業發展有幫助。

在講座裡,專家提到 Colour Analysis 和形象的關係。Colour Analysis 也叫做 Skin-tone Colour Matching,是一個尋找顏色的過程。顧名思義是去尋找配合自己眼睛、頭髮和皮膚的顏色的衣服和化妝品色系。知道了自己的顏色後,就可以容易地計劃和整理衣櫃和化妝桌。

與人拉上關係的顏色有 60 種以上,而比較為人熟悉的是「季節性色彩分析法」,即將不同的人分為春、夏、秋、冬四個類別,每一類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色系。一般來說,屬於夏天和冬天的人比較適合冷色為主調的藍色和灰色;而屬於春天和秋天的人穿暖色為主調的黃色、紅色或金色,看上去會更好看。

穿上好看的色彩,好像特別為自己的生命畫一幅油畫,更有風格和吸引力。



再一次翻閱奧修的《生命的遊戲》。的確,發人心醒。我感受到那份對生命的呼喚:

生命意味著豐富、富有──在每一個可能的層面都是如此。...

富有意味什麼?就是要使生活變得越來越可以享受,越來越可愛,越來越舒服,越來越奢華。

那些不知道偉大的音樂世界的人是貧窮的,他錯過了生命中最偉大的奢華之一。不知道如何享受畢卡索或梵谷的人不知道任何關於顏色的事。如果他無法享受達文西,他怎麼能夠享受日出或日落?有無數的人繼續生活,他們從來不去看日出,也從來不停下來看日落,以及落日所留在天空中的所有顏色。 

生活只能意味著一件事:過著多層面的生活──包括音樂、詩、繪畫和雕塑... 但這一切都是奢華。

好看的色彩,並不只是為了透過色彩的豔麗來突出自己,而是為了讓這些色彩可以互相配合,令自己先天生命的色彩盡量地發揮出來。這才是生活。

塑造一個更美好的自己,是一種奢華。這樣的奢華,我願意。

寄語
尋找合適的生命色彩
流露出
個人的魅力

17.02.2011

Sunday, 13 February 2011

收藏家

星期日。溫度 12 °C 相對濕度 92 % 心情指數 67

星期天下午一點銅鑼灣下著毛毛雨,車道和行人道擠得水洩不通。我沒有帶傘,抱著包包在街道兩旁店舖的簷蓬下跑來跑去,然後鑽上了商務印書館。這次我是想找陳慧的《拾香紀》。

陳慧的書呢?我在香港文學的書架前由上到下左至右看了十分鐘。找不到陳慧的名字。終於我在流行小說的書架,放著梁望峰和倪震的書的下層找到了她的書。商務印書館真的很商業化,想不到陳慧搖身一變成為了流行小說作家。超創新了吧。

我拿起《拾香紀》,已經第十一版了。第一次看是在大學三年級的暑假。一天我返回城大,順道找曾經教我中文的講師。我請她推介好書。她從書架裡拿出一本封面寫著「【拾香紀】1974 ~ 1996」的書。她說,這本書寫的是一個與香港歷史緊密相連的家族故事,你會喜歡的,借給你看。當時的是第六版。之後我也看過她的其他作品,可是始終覺得《拾香紀》是陳慧寫得最好的一部。看來有這種感覺的不只是我一個。



昨天到深水埗參加了探訪獨居長者的義工活動。十三個人被分成五組,每組去探訪三戶住在公型屋邨的老友記。巧妙地我組被安排去探訪的三位都是婆婆。

十一時半我們到了最後一個要探訪的婆婆的家。我按了門鈴,一個半黑半白頭髮的女士出來開門。小個子,大概七十五六歲,看來很精神生活蠻快樂的樣子。她以微笑的眼神歡迎我們。

婆婆邀請我們進到屋裡坐。進去後,只見屋裡堆放了大量雜物,根本寸步難行。我們三個人站在門口附近,婆婆說了幾次叫我們坐下不用客氣,場面有點尷尬。最後我們還是接受了婆婆的好意,在床和雜物間找了空位坐下。

「謝謝你們來,打攪了真的不好意思。」她說。
別客氣,我們說。我們第一次來這屋邨,想聽聽你的故事。
「我已經八十多歲了。」她說。「從前住在石峽尾的臨時房屋,之後到灣仔的木屋區那邊。有一天木屋區冒出烈焰濃煙,火沒辦法走出去,將住的地方燒燬了。後來又搬過幾個地方,幾年前被安排到這裡。一住就住到現在了。」
「看上去你一點也不像八十多歲。頭髮還很黑,樣子還很好看。」
「別逗我了。」婆婆笑著說。
屋裡多個地方放了玩具車、遙控器和其他電器的東西,卻沒有女生玩的娃娃。由於太久沒有清理的關係,上面積滿了麈埃。我們拿起兩件玩具車,用廁紙嘗試把麈埃抹去。
「怎好意思呀。」她說。
「你喜歡玩具車的嗎?」
她點點頭。「不知為什麼,就是喜歡玩具車。在雜貨店看到就想買下來。可能是因為從小希望自己擁有一輛車子,卻又沒有這樣的機會。」她指著外形像反斗車的黃色玩具車,說最喜歡就是這個。
「那從前你在什麼地方工作呢?」
「荃灣,當年那裡有許多工廠。我的工廠是造塑膠的,工作時間很長,有時甚至要通宵加班。社會改變了,後來工廠倒閉,我找不到工廠裡的工作,之後去做過清潔女工。現在的時代不同了,需要的是用腦有學識的人。我們上一代用勞力的,只會被淘汰...」
「不能這樣比較的。你們懂的是生活上的智慧,這是我們不能在書本上找到的。」我急忙地說。

我們逗留了大約三十分鐘後離開。

婆婆是個念舊的人。可是什麼東西也不願丟掉,住的地方只會愈來愈不夠住,出入也很危險。

我想起了從前外婆在香港仔住的家,堆放了大量不知從哪裡拾回來的雜物,發出陣陣異味。雖然是這樣,每件東西她都說是有紀念價值的。如果當時我主動去替外婆將家裡的清理好,或許會更了解外婆和香港的故事。

《拾香紀》令我看到了舊日的香港,卻缺少了外婆的足跡。

寄語
東西默默的依存,是歷史的見證

13.02.2011

Friday, 11 February 2011

禱告

星期五。溫度 17 °C 相對濕度 78 % 心情指數 67
 
放工後,我到了中環的威靈頓街。

五年前的今天,和今天一樣,爸爸媽媽都不在香港。
五年前的今天,我第一次清楚地感受到死亡是怎麼一回事...
 
大概是晚上的時間,我在銅鑼灣魚米家正吃著魚湯米線時,手提電話就響起了。
「喂,你現在在什麼地方?」電話的另一邊急速地說。那是姨仔的聲音。
「在銅鑼灣呀。」
「我要你立即來我這裡。」她說。
「什麼?」

我拿著電話望著街外人來人往。想想她說的話,手心開始冒汗。我把筷子放下,埋了單。然後在謝斐道上了開往香港仔的小巴。在到達瑪麗醫院之前,情緒就變得極不安定。說起來,那算是我在香港一個人乘車感覺到最不安的一次。

通往醫院大樓的行人路特別長。我變得不知所措,唯有拼命地往前跑,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到達 J 座 6 樓的升降機。踏出升降機,一陣濃厚的藥水氣味。我吞一口唾液,恍惚地望著淡黃色的牆漸漸地變得深色... 我知道來遲了。

那夜,月亮在雲中缺了一小塊。



身體裡 沒有永生的細胞
皮肉再新鮮 遲早 亦注定無效
硝煙裡 讓我除去了面罩
忘掉了那響禮炮
只要望見你的相貌

即使身軀已降溫
心底始終熱情未泯
靈魂裡 能延伸

忘掉了 生死
用愛跟這世界對比
不需要抱著你 在雲中禱告 祝福你 繼續飛
逾越了 生死
當知這份愛從沒禁忌
悲中永遠帶喜
生死難忘 別忘記自己

很相信 就算帶不走我身
還是有一些 回憶 極刻骨銘心
當一切 沒法逃過了劇震
誰在瓦礫中獻吻
講永別卻那麼接近

捉不緊的有太多
這一雙手在提示我
時辰到 人如初

忘掉了 生死
用愛跟這世界對比
不需要抱著你 在雲中禱告 祝福你 繼續飛
逾越了 生死
當知這份愛從沒禁忌
悲中永遠帶喜
生死難忘 別忘記自己

不需要有著你 在雲間俯瞰 祝福你 愛自己
逾越了 生死
珍惜這份愛才是勝利
一轉眼下世紀

寄語
公公,大家都過得好,放心吧。

11.02.2011

Thursday, 10 February 2011

本性

星期四。溫度 18 °C  相對濕度 82 % 心情指數 67



看過了《非誠勿擾 II》是想寫寫裡面的故事,這畢竟是一齣不錯的電影。
然而因為思緒凌亂而導致無法繼續進行寫作。

眼前看見的是現實的真貌。
沒有起伏、重覆的調子,蘊含著低沉的飲泣。

我不相信藍天可以假裝,就正如你不相信夢話可以成真。
誰也沒有錯。我們從一開始都是那麼樣。

沒有風,很靜。過了今夜,就會換成另一天。
今天發生的事,就讓它在今天結束吧。

寄語
有了無罪的天空,鳥就可以繼續自由地飛

10.02.2011

Monday, 7 February 2011

棋戲

星期日 - 年初四。溫度 16 °C 相對濕度 72 % 心情指數 70

農曆年假的最後一天,我到了康山的 JUSCO,主要是想找一隻關於哲古華拉的 DVD《The Motorcycle Diaries》。

JUSCO 新春大割印,地面層的超級市場擠滿了掃平貨的人。我在人群中左穿右插,幾乎無法到達上面的樓層。最後找到了扶手電梯的入口向上走到二樓。在二樓的盡頭有一條天橋,連接著康怡廣場的北座,即馬路的另一邊。

從 JUSCO 走到天橋時,我看到了一個棋藝展覽。

去年廣州亞運會將國際象棋、中國象棋和圍棋正式納入比賽項目。對於推廣中國棋藝和中國文化來說,實在是個好消息。除了「三棋」之外,展覽亦展示了不少似曾相識的棋類:波子棋、鬥獸棋、軍棋、蘋果棋、飛行棋...

我一時望著面前被玻璃箱罩住的飛行棋棋盤,情緒還沒有地方安置。我想起中六時看過一本有關五子棋神童的小說。張系國的《棋王》和裡面提過的肥皂泡理論:世界上有許多的肥皂泡,每個肥皂泡裡都有一個不同的我生存著;而「我們的世界,是所有可能存在的世界裡最好的世界」。

那時候我只是為了完成閱書報告,除此之外也沒有太多的想法。過了多個農曆新年之後,我的肥皂泡逐漸脹大,我對事物的理解也變得愈來愈清晰了。

我並不需要世界上最好最美最正的。「最好」就像是空氣,每刻無形地彌漫著,為我所合適的安靜的世界而存在。


《棋戲長廊》
香港康怡廣場一西下橋展廊

24.01.2011 - 17.02.2011

我以為我懷念下棋這種玩意,可是沒有太大印象是什麼時候開始學懂下棋。後來我明白,我是懷念十七歲那年,跟弟弟坐在床上一同下棋的那份情懷和天真。

雖然有點無知也不偉大,但那是屬於我們的童年回憶。小小的,幸福。

寄語
長大了,就學會了回憶
那份略帶甜的、酸的、苦的滋味

06.02.2011

Thursday, 3 February 2011

A Whole New World

星期四 - 年初一。溫度 14 °C 相對濕度 65 % 心情指數 72

庚寅虎年終於完結了。
在過去的數個月份裡有太多的意外發生,讓人想了很多事。
越想得多,就越覺得自己鑽進了一個黑洞,沒有底看不到盡頭。

曾經有人說,虎年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令人難過。
那刻我真的不太明白。

還好的是,我再次將想過的寫下來。
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皮膚的感應度像復原了許多。能夠暢快地將腦海裡面的寫下來。
而且我覺得自己似乎比從前寫的進步了不少。

感覺上,我找回了迷失的自己。

這種改變,很特別的。
有點不可思議。



我不是直子。
沒有想過要別人去記住我或為我做些什麼。
我只是感激,當日提醒過我的人。

新的一年,a whole new world it will be。  

寄語
如果一切都是在意料之外無法避免的話
遇見,就是最美麗的意外

03.02.2011

Sunday, 30 January 2011

永遠的微笑

星期一。溫度 13 °C  相對濕度 52 % 心情指數 67

星期六晚上,我們在 Excelsior 34 樓的 ToTT's 餐廳裡。

燈光營造了夜光情調,藍色的室內裝潢、桌椅和餐具配合著英文歌曲的背景音樂。落地玻璃窗外的香港夜景,像點點發光的星火,很迷人。

8 人的桌上有 House Wine 和葡萄酒酒杯。我輕輕地搖動酒杯,白葡萄酒在酒杯內旋動,香氣慢慢地揮發出來,溶化在藍色的氣氛中。那夜,physically、mentally 或是 emotionally,大家都醉了。

我以為我對酒的抵抗能力還不錯。天亮來臨之前,我還很清醒。回家後,深深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只是腦裡不停在轉動,一直睡不著。我在床上斷斷續續半醒半睡了 18 小時,頭依然在痛胸口依然感覺悶。

今天,向公司請假了。

早上 10 時多,我依然躺在床上,眼光光地望著天花。開始想起那夜說過的話,和那齣關於希望 vs 絕望的電影。同樣透過 Google 找到了《Lilya 4-Ever》。是 2002 年瑞典電影,曾經在瑞典金甲蟲獎和歐洲電影獎榮獲多個獎項。

故事的開端是 16 歲的 Lilya 在逃亡,在行人天橋上跑著。Lilya 環顧四周,一個無表情的瑞典城市,腦裡開始浮現被人毒打、被禁錮和被逼賣淫的片段。

Lilya 住在前蘇聯一個不知名的小鎮。那個時候的前蘇聯極為貧困,生活就像在一個被遺忘的世代,前景一片黯淡。她沒有見過在軍隊工作的爸爸,媽媽也跟隨新男友到美國定居,好友出賣她求財... 一夜之間,她失去了親人和朋友。經過多次被出賣,Lilya 明白必須透過自己的身體賺取金錢才能生活下去。直至她遇上她的男朋友 Andrei,生命好像有了轉機。Andrei 很疼她,又介紹她到瑞典工作,讓她離開黑暗去過新的生活。

Lilya 本來抱著重獲自由的希望到了瑞典,Andrei 卻失蹤了。她被安排在一間公寓裡居住。屋主對拉皮條有特殊喜好,將她強姦和禁錮,然後迫她接客替他賺錢。一天她成功地逃離那公寓。在天使的呼喚下,最後 Lilya 選擇了死亡,從天橋上跳下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Lilya 的故事是個悲劇。但我相信這齣電影的真實性。當年的歐洲各國中很有可能有不少類似的情況。中文譯名《永遠的微笑》,真的很諷刺。



有不少人不喜歡看這類型作品。他們喜歡快樂,選擇看些美麗而較正常的。但我還是會去尋找這類揭示社會陰暗面的小說和電影。

我不是刻意讓自己難過。無疑,世上有太多我們無法想像的事情。我們不可能每一種情況都經歷一次,然後再為它找一個合適的答案。透過別人的創作,可以擴闊自己的眼界和包容度。而且沒有比較,就不會知道幸福是什麼。

突然,想起了柬埔寨女孩的微笑,多麼的天真無邪。



寄語
願每個角落的笑容,永遠那樣
彷如冬日的陽光

31.01.2011

Wednesday, 26 January 2011

記憶體

星期三。溫度 14 °C  相對濕度 83 % 心情指數 69

「做編輯的大多是做不成作家的人。」李怡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小時候,我想過長大後要當個作家。爸媽表面上很支持,暗地裡卻有點擔心。小朋友怎會知道什麼家原來及不上什麼師,是好看但討不到飯吃的專業;會寫而寫得好的人也很多。非常現實的問題。所以嘛,我沒有當上作家,而且轉型進了銀行。現在每天對著一大堆電腦編碼和數字。

如果可以重頭來過,大概我也會有相同的選擇。

今夜看回從前寫過的,找到了一篇關於記憶的文章。我自問記憶力選擇性不太好,只是依稀記得這是參加網絡文壇比賽時的得獎作品。除了這點之外,細節都變得模糊了。



你和我走進電腦商場看電腦產品。兩旁的櫥窗裡展示了不同的電路板,我終於看到傳說中的 ram。

你說電腦裡 ram 的多少由用家決定,愈多 ram,電腦的記憶能力就愈強。我點點頭表示明白。

我很入神地看 ram。要不是好奇心驅使,我真的不會留意到那些條狀的物體。我不覺得它特別重要,也沒想過它有能力將 Windows 內的一舉一動記錄下來。

記憶體真的有點不可思議。

你曾經說你是個記憶力很強的人。可是我知道,記性太好未必是好事。

當忙得不可開交時,滿腦子只會想著眼前的事,根本不會在意其他的事。然而當一個人靜下來或心情不好時,那些像被遺忘的令人震撼的片段就會再次在腦海中浮現。可是這一切都只是幻象,我們都已回不去了。

假若世界上有一種可以加插在人體內的 ram,選擇性地將人生中的悲哀和遺憾記錄下來,當我們不想再活在過去時,只要把體內的 ram 取出,不快的事就會跟 ram 一同離開我們的記憶。

只有這樣,或許能夠擁有多點快樂。你,也能夠擁有多點快樂。

當天,我單純地認為將體內的記憶體抽出,便能令人快樂。但如果有一天,體內的記憶體真的壞了要丟掉了,能夠保證我們會更快樂嗎?在世界的某某角落,會因為我們失去記憶而感到可惜和傷心嗎?

經過這幾年,我想我的想法有些不同了。人是可以像鋼鐵一樣堅強的。不管是怎樣傷痛的事情,也可以學會一點什麼,然後將這記憶合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繼續活下去。

我們未必可以選擇記憶,但可以選擇快樂。不是嗎?

寄語
記憶如同生命一樣
值得珍惜

26.01.2011

Saturday, 22 January 2011

借東西の小矮人

星期六。溫度 14 °C  相對濕度 71 % 心情指數 68

自問很愛宮崎駿。因為愛屋及烏,也喜歡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和相關的事。動畫《借東西の小矮人:亞莉亞蒂》上映,還是要入場支持的。

感覺上宮崎駿是鍾愛歐洲文化的。從《天空之城》的空中城堡 Laputa;《魔女宅急便》的北歐海邊城市;到改編自英國作家戴安娜‧韋恩‧瓊斯的《哈爾移動城堡》,內容和主角造型也帶有歐陸情懷。《借東西の小矮人:亞莉亞蒂》也是改編自英國小說家瑪莉‧諾頓的作品《The Borrower》。宮崎駿退居當監製,執導的是他的入室弟子米林宏昌。

14 歲的亞莉亞蒂是像「拇指姑娘」一樣的小矮人,和爸媽同住在一個藏於地板下的小木盒中。因為要生存,他們會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向人類「借」糖、紙巾等必需品。一切,都是向地板上生活的人類「借」來的。或許是命運的安排,亞莉亞蒂在第一次出外借東西時被新搬來的小男孩翔發現了。翔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為了在動手術前養病而搬到東京近郊姨婆的老房子裡居住。他的父母離異,他很寂寞,除了家貓和書,沒有一個能夠稱得上是朋友的對象。翔並不像其他成年人一樣認為小矮人是可惡的,反而很想幫助小矮人跟人類和諧共存下去。

正如一般別人向我們借東西那樣,「借」是單方面而帶有無法完全歸還的意味。然而在故事裡,原本單向的物質訴求卻因為亞莉亞蒂和翔的友誼而演變成互動的情感交流;亞莉亞蒂強頑的生存意志亦改變了翔對生命的看法。情節讓人聯想起經典的童話故事《The Secret Garden》。這大概是宮崎駿和米林宏昌借作品傳揚的正面訊息吧。



對於動畫,我屬於喜歡有高低潮有驚喜的故事情節的那類型。可能是想配合日本背景的緣故,改編後的《借東西の小矮人:亞莉亞蒂》情節比原著和之前宮崎駿的作品純樸簡化了。動畫是保留了很好的畫功和音樂,只是故事情節和背後訊息比較單薄。坦白說,我期待一些能將我推進另一個神秘花園的創作。

要找像宮崎駿一樣的接班人,真的一點也不容易。

寄語
那個夜晚,
我忘記了我們的年齡

借來的時光,在飛快地旋轉
我摘下冬日的星星
問你星星永遠是星星嗎?
你只是默默地微笑

夜晚,
我忘記了我們的年齡

22.01.2011

Saturday, 15 January 2011

為妳鍾情

星期六。溫度 14 °C 相對濕度 51 % 心情指數 68

沉醉在羅蘭‧巴特的綿綿細語,還是想說說愛情。

星期五放工後是自己的時間,不想太早回家,於是乘地鐵到了銅鑼灣。離開崇光百貨的出口,我到了在謝斐道的貢茶分店買了杯熱的奶香綠茶半糖。在天氣寒冷的日子,一杯熱的奶茶特別讓人暖心。雖然我並沒有特別目的來銅鑼灣,最後還是到了樓上書店。今次我選擇了田園。

田園跟樂文不同的地方,是田園比較多元化,什麼樣奇形怪狀的書都有可能在店裡找到。在擺放新書的書架上,我發現了深雪的《愛情 LAST CARD》。這是一本寫給女讀者的散文集,內容來自 she.com 的問與答:

不要以為不停討好男人,就能令男人快樂,事實剛好相反,讓男人去討好女人,這段愛情,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愛情,從來不是你願意付出便能得到回報,當中講求愛情運氣,更講求愛情智慧。愛情如牌局,即使你未能拿到一手好牌,但只要你做到知己知彼,運用智慧和幽默,可能就會反敗為勝。

有人說愛情是一場遊戲,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聽上去好像有點實際,但都市化不是教人要保護自己,用方程式將事情計算一下的嗎?不管我贊不贊同這想法,還是有人這樣想的。我不是深雪迷,也不打算買這本書。我站在書架前用了 30 多分鐘將它看完。

之後我在另一個擺放工具書的書架,看到許多本關於愛情的書,叫我有點大開眼界。

-《為什麼男人愛把正妹,女人愛搞曖昧?》鄭絜心、牛奶人著
-《中女解毒──從敗犬女到肉食中女》彭晴著
-《快速了解男人的讀心術》蕭鑾著
-《讓男人乖乖聽話的幸福絕招》黃郁芳著
-《別說妳總跟愛情擦身而過》張雨呈著

我自問是個以感覺生活的人,有時會因為覺得事情太真實而變得不知所措。是有點想得太多又不設實際的那種。對於這些工具書似的愛情教學書,我是有些無法理解。我想大概社會上有太多寂寞又渴望戀愛的男女吧。但他們會因為自己的情況而去找書看嗎?

相比起來,羅蘭‧巴特太優雅了。在《戀人絮語》裡,他給愛情的發展變化找出一個規律。戀愛旅程的第一階段就是閃電般被迷住的感覺:

緣分。在一見鍾情的狂喜之後,在因戀愛關係引起的種種煩惱之前,有一段幸福的時光,所謂緣分──情投意合──就是體現這幸福時光的情境。

然後便是一連串的電話和約會。在這段時間,當事人會盡量去了解對方的喜好和習慣,同時亦嘗試去發掘他或她的優點。

對象與我的慾望之間那種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契合:這是初時的柔情,田園詩般的光明。

在有緣的相會中,我時刻都在對方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你喜歡這個嗎?嗨,我也喜歡!你不喜歡那個?我也不喜歡!...邂逅,兩人驚喜萬分地盡數他們的共同愛好和趣味。

緣分使戀人感受到某種超自然的偶然造成的震驚。

那是一種像夢一樣美好,而且沒有任何目的的緣分。就是所謂可遇不可求的緣分。



我相信這世界上有緣分存在。如果我那天沒有去看電影《戀人絮語》,便不會上網去找這齣電影的相關資料,我大概不會發現羅蘭‧巴特和他的書吧。

羅蘭‧巴特在書裡引用了許多各式各樣的參考素材,但以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篇幅最多。很慚愧,雖然《少年維特的煩惱》是著名的德國文學經典,我卻沒有看過。所以我感激羅蘭‧巴特,替我建立另一段緣分。

看來,要再到圖書館一趟了。

寄語
我坐在咖啡店裡近窗的位置
望著透明玻璃窗外的街景
黑夜裡,玻璃窗化成一面鏡子
叫我偷看你的臉

15.01.2011

Tuesday, 11 January 2011

挪威的森林

星期二。溫度 10 °C 相對濕度 67 % 心情指數 67

這個星期天氣持續寒冷,就像挪威的森林在下雨一樣。

我在發呆,左手在茶水間不小心被熱水燙傷,手背紅腫起來。並不算很痛,只是覺得今個星期大概不適合上班。

去年夏天已知道《挪威的森林》電影版將在年底上映。因為看過原著而又喜歡村上春樹,很自然地去購票進戲院看越南導演怎樣演繹這部著作。

電影音樂是營造了淒美憂傷的氣氛,牽引我進入了挪威的森林。可是,劇情跟小說所描述的是有些距離。那天弟弟問我電影版值得看嗎?我提議他去看些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如《戀人絮語》。

《挪威的森林》並不是我第一本看村上的書,但令我愛上村上的確是《挪威的森林》。

它跟村上其他的作品是不同的。村上的小說特別的地方是角色大都沒有名字。他喜歡以人物的特徵、綽號、號碼代替名字:《聽風的歌》的老鼠;《發條鳥》的兩姐妹加納克里特、加納馬爾他;《尋羊冒險記》的羊博士、羊男;《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的穿粉紅色套裝的胖女孩、影子... 每個角色看似抽象,卻具有獨特的象徵意義。

直至《挪威的森林》,村上將故事變得寫實起來。不只是渡邊、直子和綠,還有木月、玲子、永澤和初美,他們都擁有自己的名字和性格。或許村上是想盡情地描寫多重而複雜的關係,所以送給每一個角色一個名字。

故事的開始,37 歲的「我」坐在波音 747 的客機上,機上正播著披頭四的《挪威的森林》。這音樂讓他想起 18 年前剛剛上大學的自己和身邊發生過的事。這樣的描寫簡直是拍電影的手法。為什麼電影版不保留這個部份呢?

故事的主角是渡邊、直子和綠。雖然是一男兩女,不能算得上是三角關係。我想,兩條線應該是平行發展的。渡邊和直子之間彌漫著哀怨,跟死亡很近;渡邊和綠的充滿了活力,綠代表生機和生存。當直子選擇了木月,選擇了死亡,渡邊和直子的一條線就完結了。渡邊打電話給綠,彷彿在什麼地方呼喚著綠的名字,渡邊和綠的一條線還繼續下去。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寫得非常好的小說。它在我體內創造了一個活生生的森林。每次看,我都感覺自己在下著細雨的草地上走著,走著...

寄語 
森林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11.01.2011

Saturday, 8 January 2011

戀人絮語

星期六。溫度 14 °C 相對濕度 57 % 心情指數 70

那夜,在百老匯電影中心看了電影《戀人絮語》。四個看似獨立的故事,故事裡的男女卻又相互緊扣著。相戀、暗戀、單戀、苦戀... 主角們像我們一樣都有著缺點並不完美,然後在愛、被愛、不再愛之間徘徊、掙扎。



我在 Google Search 輸入了《戀人絮語》,再按「搜尋」鍵。意外地,出現了羅蘭‧巴特的名字和他的著作《戀人絮語》

這是一本關於什麼的書?它與同名電影有關嗎?

網上對這本書的內容評論不多,但卻指它是本充滿學術意味的文學暢銷書。為了尋找真正的答案,我在下午 2 時半到了中央圖書館一趟。

我到了中央圖書館時,不加思索地乘扶手電梯到了 3 樓的成人圖書館。我嘗試透過電腦搜尋《戀人絮語》存放的所在位置,卻出現了「沒有相關書目」的結果圖書館沒有這本書,怎樣我也無法相信。我到了資源詢問處向當值的職員哥哥說:「我想找一本叫《戀人絮語》的書,可以請你幫忙嗎?」他立即說「沒問題」。然後,他告訴我中央圖書館的兩本藏書都被人借了,還書日期是今個月的 12 號和 22 號。他見我有點失望的樣子,問我是否需要預約。我說不用了。他還是將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和索書號逐一寫在一張白色的小咭紙上。雖然字體有點醜,我還是笑著跟他說「唔該你呀」。 

找不到想找的書算不上什麼,只是有點不甘心的感覺。我向著銅鑼灣方向走,最後還是回到了樓上書店樂文。店長在收銀處看韓寒的小說。我將剛才管理員給我的小咭紙遞給店長。他看了看,就從收銀處走到書店盡頭的書櫃前,然後蹲下來在最下層抽出了一本書,遞給我。

把序看到一半時,我決定把這本書帶回家。《戀人絮語》不是一本關於愛情的書,而是一本關於愛情話語的書。戀人往往是思緒萬千,卻無法言語。愛情是一番感受,幾串思念,不同情境,寄託在一片癡迷之中。書中所說的並不是什麼非同凡響的人,而只是一群平凡有情感的現代人。

書裡對愛情的陳述,一針見血:

勾銷。在語言的突變過程中,戀人終於因為對愛情的專注而抹去了他的情侶:通過一種純粹的愛的變態,戀人愛上的是愛情,而非情侶。

為了想像,我犧牲了形象。假如有一天我得下決心放棄對象,那讓我感到特別難受的是想像的喪失,而不是其他東西。那曾經是一個多麼珍貴的結構,我傷心的是愛情的失落,而不是他或她。

曾經我也遇上過對我好的男生。女性的直覺告訴我,他們想跟我發展比普通朋友更進一步的關係。他們會說妳是個好女孩,美麗、有愛心又順得人,然後為妳做一系列的東西。對於別人的心意和虛寒問暖,我會感謝。但我知道,他們渴望的是戀愛,喜歡的是他們想像中的 Miss Right 多於我。

人總是不自覺將自己的慾望放在另一半的身上。要肯定愛情的價值,先要了解自己和什麼是真愛:

我一生中遇到過成千上萬的個身體,並對其中數百個產生慾望;但我真正愛上的只有一個。這一個向我點明了我自身慾望的特殊性。這一選擇,嚴格到只能保留唯一﹝非他或她不可﹞。

特殊性的愛情明顯跟普遍性的愛情不一樣。為什麼我愛慕他或她一個而不是別人?為什麼我會苦苦思念著他或她?我喜歡的是他或她的形態、神情,或是什麼微不足道的細節?要在成千上萬的個體中發現最鍾愛的,要配合許多的巧合,再加上許多的追求和尋覓。坦白說,是可遇不可求。

電影撩動人心的,並不是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而是發生在你我之間的生活故事。而揭示了現代普遍性愛情陰暗的一面,正是羅蘭‧巴特在書中叫我們反思的課題。

寄語
100% 的愛情,就像遇上一本愛不釋手的好書一樣
是可遇不可求的


08.01.2011

--------------------------------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生於法國,被稱為西方的文壇大師。他的著作對於後現代主義思想發展有很大影響。在西方學術界思潮流派的經籍文獻索引:馬克斯主義、精神分析、結構主義、符號學、接受美學、解構主義,裡面都有他的席位。

Sunday, 2 January 2011

New Leaf

星期日。溫度 14 °C  相對濕度 67 % 心情指數 70

今天是星期日,新一年的第一個星期日。

在往九龍灣的地鐵車廂裡,我依舊站在近車門的位置,聽著音樂看著小說。
偶爾想起昨天走過的每一條路。

終於,像《花樣年華》一樣。
我向著吳哥窟的牆壁洞口說出了一個秘密,再小心翼翼地用草填好了洞口,然後離開。

感覺,格外平和、寧靜。 



寄語
如果,每一天都是這樣就好了

02.01.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