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溫度 10 °C 相對濕度 67 % 心情指數 67
這個星期天氣持續寒冷,就像挪威的森林在下雨一樣。
我在發呆,左手在茶水間不小心被熱水燙傷,手背紅腫起來。並不算很痛,只是覺得今個星期大概不適合上班。
去年夏天已知道《挪威的森林》電影版將在年底上映。因為看過原著而又喜歡村上春樹,很自然地去購票進戲院看越南導演怎樣演繹這部著作。
電影音樂是營造了淒美憂傷的氣氛,牽引我進入了挪威的森林。可是,劇情跟小說所描述的是有些距離。那天弟弟問我電影版值得看嗎?我提議他去看些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如《戀人絮語》。
《挪威的森林》並不是我第一本看村上的書,但令我愛上村上的確是《挪威的森林》。
它跟村上其他的作品是不同的。村上的小說特別的地方是角色大都沒有名字。他喜歡以人物的特徵、綽號、號碼代替名字:《聽風的歌》的老鼠;《發條鳥》的兩姐妹加納克里特、加納馬爾他;《尋羊冒險記》的羊博士、羊男;《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的穿粉紅色套裝的胖女孩、影子... 每個角色看似抽象,卻具有獨特的象徵意義。
直至《挪威的森林》,村上將故事變得寫實起來。不只是渡邊、直子和綠,還有木月、玲子、永澤和初美,他們都擁有自己的名字和性格。或許村上是想盡情地描寫多重而複雜的關係,所以送給每一個角色一個名字。
故事的開始,37 歲的「我」坐在波音 747 的客機上,機上正播著披頭四的《挪威的森林》。這音樂讓他想起 18 年前剛剛上大學的自己和身邊發生過的事。這樣的描寫簡直是拍電影的手法。為什麼電影版不保留這個部份呢?
故事的主角是渡邊、直子和綠。雖然是一男兩女,不能算得上是三角關係。我想,兩條線應該是平行發展的。渡邊和直子之間彌漫著哀怨,跟死亡很近;渡邊和綠的充滿了活力,綠代表生機和生存。當直子選擇了木月,選擇了死亡,渡邊和直子的一條線就完結了。渡邊打電話給綠,彷彿在什麼地方呼喚著綠的名字,渡邊和綠的一條線還繼續下去。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寫得非常好的小說。它在我體內創造了一個活生生的森林。每次看,我都感覺自己在下著細雨的草地上走著,走著...
寄語
森林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11.01.201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